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问题有哪些?心理特点!12
发表时间:2021-01-22 16:34作者:心师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众多父母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如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及负责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心师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问题有哪些?心理特点! 一、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时,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一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 4.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1.自卑心理问题,中学生自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中学生因为长期学习成绩差,长期排名靠后,被家长批评,被老师和同学忽视。 (2)比较调皮屡次犯错,经常受到批评教育。 (3)身体发育不完全,经常被人嘲笑。 (4)在学校经常受其它学生欺负等。这些中学生长期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容易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自卑心理。 2.孤独心理问题,有的中学生性格孤僻,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常常一独自活动、寡言少语;有的中学生交际能力不行,常常和同学及老师闹矛盾,导致受到其它人的孤立;有的学生做事偏激,却总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这些中学生长期被同龄人所拒绝、所遗忘,会感觉到孤单、寂寞、无助。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 3.嫉妒心理问题,一些中学生会有嫉妒心理,羡慕别的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受到嫉妒心理的趋势,往往会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等一些恶劣情绪,并做出一些辱骂、谣言重伤、殴打、孤立等不良行为。 4.强迫症心理问题,有的中学生会有强迫症,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但是不能摆脱和控制。常见的表现有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而且自己又感到紧张、痛苦。中学生患上强迫症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在学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但自尊心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家长,如果还像小学时期那样,孩子一出了犯错误,对孩子就是一味的呵责,特别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而且不允许孩子申辩。很多家长都这样做过,其实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们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2.强烈的独立意识 进入初中后,往往大多数孩子不愿再任何事情都与父母商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单独来做。这时候,家长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很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必要条件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进入初中的孩子思维敏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坏的影响。所以我们家长就要常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孩子交往的朋友。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实际上,我们家长努力让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让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大学。这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4.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讲哥们儿义气,这是初中学生最为显著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5.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学生进入初中便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不仅身高、体重增加了,而且身体内部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尤其是性成熟日趋显著。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性交往行为等。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