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师心理学:好人跟坏人区别在哪?有纯粹的好人吗?14
发表时间:2021-01-05 16:44作者:心师心理学 心师心理学:好人跟坏人区别在哪?有纯粹的好人吗? 前段时间台湾有部十分火爆的电视剧叫《我们与恶的间隔》,详细内容心师在此不多说,倡议大家自己去看,每个人看完可能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的过程中,有一个疑问渐渐浮如今我的脑海里: 好人跟坏人区别在哪? 剧中人物我们大致能够分为三类: 凶手及其家人,受害者及其亲属,其他参与或旁观的人。 通常来讲我们会说杀人犯是坏的,但他的家人能否也是坏的呢? 剧中凶手李晓明被捕后,媒体曝光,他的家庭被整个社会排斥,父母妹妹不得不隐姓埋名过着暗无天日的流亡生活,但他们有错至此吗? 他们自己从没想杀人,也没想自己的儿子去杀人。 用李妈的话来说: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 但是社会容不下他们。 那责备他们的人是坏人吗? 仿佛也不是,他们只是想为受害者仗义执言,想把“恶”消灭。 所以到底谁是坏人谁又是好人呢? 台湾心理学家陈俊钦写过一本书叫《黑羊效应》,在这本书里他细致剖析了这种“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诡谲现象。 当我们处在群体之中时,我们的个体认识会被群体认识取而代之,思考和判别力也会遭到群体认识的影响,从而在群体认识下做出让自己认识不到的事情。 黑羊效应中也有三个身份,分别是: 黑羊——被欺负的好人,可能什么也没做就无辜遭受四周人的攻击。 屠夫——加害者,但可能不分明发生什么事,只是觉得跟着大家一同对某个人做某些事很有趣。 最后一个是白羊——冷漠的旁观者,晓得这件事以至目击了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黑羊,但也可能同样扮演着欺负黑羊的屠夫或默默窥视却无动于衷的白羊。 这让我想到两个例子: **个例子美剧《lie to me》中的片段,女孩由于瘦削让体育教师不喜,明面上他仿佛什么也没做,但却经过种种言行煽动其他同窗去欺负这个女孩。有的人承受暗示欺负了,有的人是默默看着什么也没做。在这个女孩自杀得逞后,另一个女孩站在她的病床前终于说出了真相。她悔恨自责自己的言行。 可能大家觉得她就是个加害者,是个坏人,但她其实本意并不想这样,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让她成为了屠夫。 第二个例子是一本小说里的情节: 一个女孩长期遭受校园暴力,她敢怒不敢言。有一天学校转来了一个新同窗,欺负她的人转移了目的。她看着那个新同窗被那些坏人欺负,心里想的是“我终于能够摆脱了……”。听到新同窗的求救她转身就逃了,一路狂奔一路跟自己说“我什么都没看到,我什么都不晓得”。 她本来是无辜的黑羊,但在那一刻她变成了冷漠的白羊。 事实就是这样,不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成为黑羊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无辜。 成为白羊的时候我们为自己辩护。 成为屠夫的时候我们也总有理由。 如今再想想我们还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地道的正义和地道的仁慈吗?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