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师心理学:手机依赖症心理状态分析!60
发表时间:2021-01-02 17:11作者:心师心理学 心师心理学:手机依赖症心理状态分析! 2009年微博降生,2010年iPhone 4问世,2011年腾讯推出了微信。 简直不分年龄和职业,社交平台和电子设备吸收着我们每一个人,其中占比例最高的就是微信和微博。 我们简直一闲下来就会去看朋友圈,以至每隔几分钟就会习气性的翻一下。 手机滥用、手机幻听、手机依赖等词汇也开端频繁的进入我们的视野。 手机的存在,让我们固然同处于一个空间,但实际上并没有在真正的相处。 其实手机,在心理学上有着强大的力气,由于它不只改动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动了我们每个人自身。 手机的频繁运用本质上反映了个体某种内在的状态,我们之所以会忍不住刷手机,其实是由于我们产生了一些错觉。 错觉一,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把精神分配到任何想关注的中央去。 上课或者开会无聊的时候,就会低头去玩手机,由于我们要分散异想天开的心情。 不过每当我们低头去玩手机时,无疑会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会影响到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什么叫影响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呢? 就是说手时机降低我们认识和反省自己的才能。 每个人都好希望我能够既待在这里,同时又能待在想去的任何中央。 我们总是想要定制自己的生活,追求在不同场所和地点之间的切换,总是想要控制和分配他们的精神。 以为自己能够把精神分配到任何想要关注的中央,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精神能够这样分配。 错觉二,能够逃避面对面交流。 由于面对面交流是实时发生的,我们没有方法控制自己要表现什么。 所以发音讯、po照片、发状态,一切这些都能让我们经过编辑向他人呈现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删除、修正和润饰我们的面容,以至整体形象,让他不多不少,刚刚好。 实际上,我们是在掩耳盗铃。 错觉三,总会被倾听。 有人会说:“我有时候更喜欢和siri聊天,由于它总是关怀我的、听我倾吐的。” 其实这是一种在不需求真正感情的状况下,就能体验被关怀和陪伴的幻觉。 我们借助这种技术找到和他人坚持联络的觉得。 但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扪心自问,我们心里真的舒适吗?我们真的能很好的控制吗? 错觉四,不用独处。 每次低头刷朋友圈,都能带来一种令人兴奋的错觉——我不用单独一人,这种错觉都是依赖手机的关键。 由于当人独处时,即便只要几秒钟,也会变得焦虑恐慌、坐立难安,从而转向手机。 而这样只会使自己愈加丧失独处的才能,从而把自己隔绝起来。 当我们缺乏独处的才能时,我们联络他人其实仅仅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焦虑或者觉得到自己的存在,是处理自己独处的不安而不是真正的观赏他人。 假如不会独处,只会愈加孤单。 至于怎样独处,心师以为还是要多读书啊! 总之,我们还是要少一些对手机的依赖,专注于身边的彼此,专注于你我他,生活的小船才不会翻。 不过,你是不是还是不晓得自己能否真的依赖手机呢?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