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叹气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想法?1
发表时间:2020-12-30 10:39作者:心师心理学 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叹气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想法? 不论你能否喜欢叹息,你肯定叹过气,但你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叹息吗?在你叹息的背后躲藏着哪些想法呢? 或许这些问题你历来没有想过,毕竟叹息对我们而言太常见了,而且大多是无认识的。 但是挪威奥斯陆大学心理学家卡尔哈尔法·泰根却留意到这一现象,并且凭仗对“叹息”创始性的研讨,他一举摘得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 今天心师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研讨发现。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字典里关于叹息的解释,它是个动词,指的是由于忧伤郁闷,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 这里能够简单地看出来叹息跟我们的心情有很大的关联,详细是什么关联呢?泰根做了三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他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讯问意愿者们关于叹息的态度。 第一个问卷是关于叹息的描绘。 比方你觉得叹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又或者刚强的还是脆弱的。 这个问卷结果显现,叹息与消极,负面,脆弱等词汇有着明显的联络,但是大家并不觉得它是坏的或者是不高兴的。 第二个问卷是讯问你普通在什么状况下最容易叹息。 结果标明,人们通常在负面状况下比方绝望,愤恨,懊丧的时候容易叹息。当然在放松时也会叹息,其中,放弃的时候人们也最容易叹息。 第二个研讨是让意愿者想象自己或者他人叹息,设定了四个情境:在咖啡厅、在海边、在读信、打电话。 结果显现,我们通常将别人的叹息了解为悲伤,而自己的叹息可能仅仅表示“放弃”。这就有点为难了,我们常说要换位思考,学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但大家可能一开端就错误了解了他人叹息的缘由。 最后一个研讨是让意愿者来做个任务,但这个任务是无解的,研讨者就在一旁察看他们的表现。 结果是77.8%的被试会叹息,特别是在几次尝试都失败后,叹息频率最大。 叹息仿佛是一种投诚的意味,我们受挫,然后抵御,感到无助,沉浸在挫折感之中,而叹息只是受挫后的一种心情表达。 用泰根的话说: “当信仰被否认,当希望被丢弃,当许愿被孤负,当幻想被丢失,我们认识到我们一无一切,无能为力”。 温顺的幻想遭遇冷漠的理想,我们就会发出连连的叹息声。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去顺应命运。改动能改动的,依从不能改动的。比方那个无解的任务,假如你一味沉浸在里面,反而是在消磨自己的能量,让自己转牛角尖,这个时候你换个目的反而会更好。 所谓的想开,其实就是换个角度看自己的问题,值不值得,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否有更好的路能够选择。以后大家遇到要叹息的状况,都能够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