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不要对所有人都好,那可能会害了你!(上)

47
发表时间:2020-12-29 15:24作者:心师心理学

心理知识:不要对所有人都好,那可能会害了你!(上)


有位听众在后台留言咨询,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对一切人都好,他人也都觉得他很仁慈,可他就没什么知心的朋友,有时候还会有人来欺负他,父母总说他不会做事,他当然不同意,所以经常为此跟父母争持。


心理知识:不要对所有人都好,那可能会害了你!(上)


我让他说一个详细的例子,他说:


五一他结婚,回公司之后给同事们发喜糖,**天他发了三十多份,连清扫卫生的阿姨和一楼的保安都发了。


但后来却发现糖不够了,于是自己部门的三个同事就没有了,其中包括他进公司就带他的师傅,只得第二天再发。


父母问他怎样不先给熟习的、关系好的人发,他却解释,结婚嘛,当然一切人都要沾沾喜气,先发和后发也没什么区别……


听到这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了,他的确很仁慈,也在尽力对每个人都释放自己的好心,可这种行为可能会“害人害己”。


由于这关于在乎他的人而言是一种伤害,关于别人际关系的维护也是一种伤害。


之前我们讨论过关于“双标”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触及爱情、亲情和友谊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被特殊看待的那一个:


心理知识:不要对所有人都好,那可能会害了你!(上)


他人没有只要你有,你才会觉得对方是真正把你放在心上了。


对一切人都厚此薄彼,没有主次之分,宛若一个中央空调,他人是不会对你深交的,由于既然不论对你好不好,反正你都一样对他人好,那还有什么对你好的必要呢?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准绳是“交流准绳”,它指的是个体等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对你好,是我想对你好,同时也希望你对我也好,我对你好非常,那希望你至少对我好五分。


那假如我对你好非常,他人对你好三分,结果你对他人、对我都是好五分,以至对他人比对我更好,那我就会重新权衡能否还要继续对你好。


这位听友不明白的事情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懂了,试想一下:


假如他是他的师傅,不断尽心照顾引导徒弟,结果徒弟结婚了,连楼下保安都有喜糖,自己却没有,那能不心寒吗?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真心不被孤负,但首先我们要学会不孤负他人的真心。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看过TVB电视剧《宫心计》:


小时候我们看里面的主角刘三好,觉得她好仁慈,由于她一直秉持着“说好话,做好事,存好意”的三好准绳。


觉得里面的反派姚金玲很坏,心思深还会应用他人,但是如今再来看她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不免替金玲不值。


心理知识:不要对所有人都好,那可能会害了你!(上)


前期金玲真的不断把三好当自己的姐妹,在三好有风险的时候挺身而出,她不相信一切人,但她一切的仁慈和真心全都给了三好。


但是三好呢,她对一切人都好,不论是她的上司、同事,还是偶尔遇见的人,她都是一个态度。


可是当她的好姐妹金玲被贤妃打巴掌的时候,她的**反响是,对方不是那样的人,转头跟金玲说你对人家好,人家就会对你好,凡事让三分,退三分。


我想假如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可能即使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会觉得冤枉,继而跟她在心理上划清界线。


对一切人都好,除了会“害人害己”之外,更重要的是你也并不能做到对一切人都好,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下篇再细致去说。

客服预约
 
 
0731-8531-1971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