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你知道你的钱都花哪去了吗?(上)3
发表时间:2020-12-25 13:41作者:心师心理学 消费心理:你知道你的钱都花哪去了吗?(上) 大家能否经常有这个觉得,钱花着花着就没了,但是让你想想自己钱花哪里去了,却也想不起来,总觉得自己没花那么多钱。 后台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 她每到信誉卡和花呗还款期就很焦虑,看着账单上的数字都很诧异,我上个月真的花了那么多钱吗?然后看账单详情,又想起来,哦,的确都是我花的…… 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状况呢?难道真的是我们失忆了吗? 其实并不是,心师觉得有两个要素在影响大家抵消费的觉得: **是电子支付降低了你对花钱的警觉性。 如今街头巷尾每个店铺都贴了二维码,大家平常花销根本都靠电子支付,心师上次用现金仿佛还是过年发红包。 电子支付的确很快捷很便当,但与此同时,这种支付方式对我们的消费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让你消费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钱”,而是“一组数字”。 想象一下: 你看中了一件衣服,1800元,用现金支付的话你要数出18张一百元,厚厚一沓,这钱给进来的时候你是能直观感受到自己花了几钱的,也能看到自己钱包里还剩几。这时你会略微思考一下“我这钱花的是不是有点多,接下来这段时间我是不是要少花一点”。但是这些念头在你用电子方式支付的时候是不会有的,由于你不过就是在手机上输入“1、8、0、0”这四个数字而已,可能你都认识不到自己花的是“1800元”,而且你也看不到自己有几余额,有一种我能够随意买、随意花的觉得,特别很多人还开通了免密支付,那在花钱时就更没什么觉得了。 电子支付会给人一种错觉,你先输入一组数字,然后就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招致很多人在买东西时会缺乏价钱概念,不会去想这东西到底贵不贵,也不会去权衡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能支撑,反正就是觉得买东西很爽很快乐,买起来就无节制,买回来的东西也不太珍惜,到下个月结账的时候才悔恨不及。 第二是面额效应加强了你的购置欲。 所谓面额效应就是,同样的金额,小面额的钞票总是比大面额的钞票更容易消费掉,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效应。 大家逛超市的时候应该都有这个觉得,你看这个东西5.8元很廉价,那个东西只需32.9元,面额都不大,所以就都拿进篮子里,到结账的时候发现总共花了400多,但你觉得自己基本没买那么多。 这就是由于我们固然对价钱十分敏感,但是却很容易遗忘。 你买了1800元的衣服在回想的时候好歹能记起来,但是花个5.8元,谁会特意去记呢? 于是就呈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那样,明明花了那么多钱,却遗忘自己买过什么。 小钱花多了,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分享一个我朋友的状况: 她说自己不买朴素品,衣服化装品买的也很少,而且她还是自己做饭带去公司的。她觉得自己够俭省了,怎样每个月还花六七千呢。我就倡议她做个记账簿,结果发现她每天上下班打车,做菜从线上订,经常跟朋友进来逛街吃饭看电影,还经常从网上买点小零食。这些钱单笔来说都不大,但是集腋成裘,她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把钱花掉了。 假如你总是入不敷出,总是在为还贷而懊恼,那我希望你能够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破费。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