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混乱: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么?1
发表时间:2020-12-25 13:20作者:心师心理学 同一性混乱: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什么? 前段时间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位访客,这位妈妈向我求助: 她的儿子今年17岁,现休学在家,每天都把自己锁在房间。 她劝过,也骂过但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 反而跟她说“我就是这么没用,你当我死了好了”。 她觉得这是青春期叛逆的反响。 但是经过之后几次我跟孩子的咨询,我发现他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叛逆,而是同一性紊乱。 大家能够回想一下: 在你十几岁的时候是不是有思考过: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未来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在进行自我探究。 假如进行的顺利就会帮你构成自我认同感,反之就会像那个孩子一样,被这些问题绑住,什么也做不了。 美国著名的开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 人类的心理开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心理任务。 青春期的任务就是确认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紊乱。 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就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价值和个体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认识。 青春期我们会开端探究更深一层的自我认识,它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 自我概念——“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我评价——“我这个人怎样样”。 以及自我理想——“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每一个方面的思考又包含两个方向“主体我”和“客体我”。 主体我是察看者、评价者和认同者。 而客体我是被察看、被评价和被认同者。 假如主体我跟客体我不分歧,那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就会呈现问题。 以这个孩子来说: 他之前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且真诚的人,很看不上大人之间的虚伪。 但是他忽然发现自己也会做一些虚伪的事情,跟那些厌恶的大人一样。 再加上上次,学校竞赛的初选没进去,让他对自己的才能也产生了疑心。 于是他堕入迷茫之中,不晓得到底该怎样评价自己,会经常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越想越觉得自己很糟糕,每天领会到最多的就是羞耻感跟无能感。 这样的自我排挤其实不只呈现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很多成人也有。 同一性紊乱的最集中表现就是自我评价偏低,多数都是低自尊者。 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些敏感,喜欢沉浸在梦想中逃避理想,无法跟他人树立深层的、稳定的联络。 固然对现状不满,但却没有才能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有序的生活,也不分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难以从“是我”“不是我”“我怎样会这样”等问题中摆脱出来。 用一句话来形容: 同一性紊乱的人无法发现自我,他们一直处在迷茫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觉得痛苦但却总是选择逃避来自我麻木。 这是一种病态,假如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也存在同一性紊乱的问题,最好还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这样才干真正接纳自我。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