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国产剧!隐秘的角落,自恋的父母,正在毁掉一代又一代孩子

11
发表时间:2020-08-18 17:43作者:心师心理学

微信图片_20200818175006.png


豆瓣9.2分的答卷,国产剧《隐秘的角落》上线至今,以席卷之势占领了社交媒体的热搜。

这段时间,刷到了来自微博、知乎、朋友圈、公众号里,铺天盖地的剧评和解密。

惊叹于故事情节的玄妙和演员演技的精湛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浮现。例如缺位的父母、畸形的价值观、被忽视的情感、不完善的社会制度等等……

故事看到最后,“全员皆恶人”。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现实中悲剧的发生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国产神剧《隐秘的角落》。

2.jpg


题材上,整部剧主打悬疑,并没有喊口号式地呼吁我们“重视家庭教育”,但却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剧作。


而是用剧中男主角“朱朝阳”的经历,让人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更多复杂性。


3.jpg


朱朝阳一直是班级**名,可却从来没有朋友,老师问起,妈妈对老师说:“学生就是要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不重要。”


02.

“旁观者”为何变成“加害者”?


4.jpg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人人羡慕考**的“好孩子”朱朝阳,在环境的催化下,展露出本性,变成精明到借刀杀人的“坏孩子”。


剧中张东升的一句话,点出了贯彻这部剧的动机。


5.png


他曾反问普普说过一句话:“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张东升和朱朝阳一样,他们都处于亲密关系的边缘,常常遭遇情感的忽视。


6.jpg


外表温文儒雅的数学老师——张东升为了妻子的爱杀了岳父岳母,后又因为妻子出轨的背叛杀了妻子。


7.jpg


外表乖巧懂事的“年级**”——朱朝阳为了霸占父亲的爱“杀”(剧中未直接说明)了继母的女儿晶晶。


对于弟弟妹妹们的一种无意识地敌意,包括羡慕和嫉妒, 其实投射的都是内心对父爱的渴求。


8.jpg


一个人有多缺爱,对爱就有多渴望。


所以只要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哪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03.

现实的真相:

自恋的父母,毁掉孩子的一生


而这一切,从他们的原生家庭追溯,似乎都是有迹可循的。


朱朝阳父母早年离婚,窒息的母爱,缺位的父爱,被继母嘲笑,被继母女儿讽刺,每一次看似无心的行为和话语,都是朱朝阳真切的疼。


9.jpg


这一幕,对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都是噩梦。


父母很早就离婚,母亲将愤怒发泄给孩子,得不到父亲无条件的疼爱,也没有人陪伴,常常只能自己一个人消遣无聊的童年,而此时父母只懂得给孩子提供最贫瘠的爱——用努力工作尽可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


10.jpg


因为害怕母亲生气,朱朝阳一直都装作“乖孩子”的模样,一切都按照母亲的要求生活,按时喝牛奶,帮做家务,成绩优异,俨然是个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


母亲必须每天亲眼看着儿子喝完牛奶,睡觉才肯满意,否则就会大发雷霆,对孩子说:“你有了爸爸,就不需要妈妈了。”只要孩子忤逆她,她就不开心。


并非因为他的母亲很坏,而是母亲自己也有强烈的自恋需求,她依赖于孩子对她的某种特定的回应,对于她而言不可或缺。


母亲就像一个孩子,在找寻一个可供支配的对象。尽管这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孩子确实是合适人选。孩子无法逃避,就像自己的母亲小时候一样,他可以被塑造成大人想要的样子。大人们指望孩子能体会自己的感情,指望孩子能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自足感。


04.

现实中每个“朱朝阳”

都曾遭遇情感忽视


11.jpg

现实生活中的“朱朝阳”不在少数,他们需要一个共情的、陪伴的环境,而这恰恰是它们所缺少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敌意和焦虑不安,那么孩子在个体形成阶段,就无法获得最原始的自我价值观。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过时不候。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充分陪伴,不再成为下一个”朱朝阳“。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分享到:
客服预约
 
 
0731-8531-1971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