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师心理学:你会告诉孩子童话是骗人的吗?4
发表时间:2020-12-19 15:07作者:心师心理学 心师心理学:你会告诉孩子童话是骗人的吗? 歌曲《童话》里有这么一句歌词: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如今不少家长对童话也抱着这样的见地,比方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曾表示: 她的女儿每天吵着要成为公主,而她希望女儿能成为具有权利的女王而不是依托他人的公主。 所以在她看来像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鱼这类的童话传达的信息都在误导孩子,因而这类童话她是不允许女儿看的。 心师觉得,站在她的角度,她对女儿的等待并没有问题,但她的女儿想成为公主是被童话里“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的吗?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孩子眼里的童话,跟你眼中的童话是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吧。 这两天,后台有位年轻的妈妈给心师留言,向心师吐槽了她和她五岁大的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那天,她给女儿讲《小红帽》,她本希望女儿能经过这个故事学会维护自己,当心生疏人。 可女儿听完后却一脸好奇的说:“妈妈,我也想到大灰狼的肚子里看看。” 这个答复让这位妈妈很头疼:“你想什么呢?被大灰狼吃到肚子里你就死了。” 但女儿却很疑惑:“可是小红帽和她外婆就没有死啊?” 这位妈妈不晓得怎样解释,就不耐烦地对女儿说:“这是故事,故事是假的,是骗人的。” 她由于女儿神奇的脑回路而倍感头疼,还说她以后不敢讲童话故事了,免得女儿再往什么奇奇异怪的思绪上想。 但其实这并不是童话自身的问题,而是了解方向的问题。 关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大人那么强的总结才能,所以他们的留意力常常会随同自己的联想飘到大人所不留意的中央。 就拿《小红帽》的故事举例: 猎人在杀了大灰狼后,小红帽和外婆都被救活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就很神奇,不以为这是风险的。 因而,当孩子把留意力放在一些与常识不同的神奇细节上时,故事自身的劝诫意义就弱化了。 这时候就要考验家长能否能巧妙的解释了,有部分家长圆不上这些细节,为了省事,或是为了保全大人的权威性,就只好说故事是骗人的了。 如今,你应该明白了,孩子眼里的童话,其实和你眼中的并不一样,而你自己也是从这种单纯的听故事,到后来由于经历的提升而产生总结性或能否定性的观念,这是自然地成长过程。 所以,那些经过总结的而得出的道理,以及你眼中童话衍生出的潜台词,孩子是真的看不见,他们的喜欢和了解,有着他们的道理。 举个例子: 心师的堂妹小琪从小就很喜欢童话里的灰姑娘,固然如今的她曾经长大成人,但只需她看见了灰姑娘相关的周边还是会积极的珍藏。 心师曾问过她,她为什么能喜欢灰姑娘这么久。 小琪是这么对心师说的: 其实《灰姑娘》是她很小的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童年的她是在父母的“批评教育” 下长大的,她的内心不断都很脆弱,经常感到很压制。 每当她感到失落的时候,她都会去想《灰姑娘》的故事中,那个母亲早亡又饱受继母优待的女孩,她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继母的刻意刁难时,却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想到这点,她就觉而自己在生活里遇到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上什么呢?她相信自己也能直面理想的考验。 她对心师说,与其说是自己喜欢灰姑娘,不如说是灰姑娘的故事不断陪伴她,给了她接纳自己的勇气、让她可以英勇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心师想说,童话或许是骗人的,但童话里展示出的正能量却不是骗人的,而童话中永远不会缺席的的happy ending,更能给孩子带来安慰,赋予孩子面对将来的勇气。
文章分类:
心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