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师心理学:孩子考试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1
发表时间:2020-12-19 11:10作者:心师心理学

心师心理学:孩子考试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又到期末了,你的孩子或许慌张,或许惫懒,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时你会孩子说些或做些什么呢?


心师心理学:孩子考试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昨天,在一个家长群里,我提了个问题:


请各位家长们说一说,自己在孩子考试前会做些什么。


家长们的答复五花八门:


有说要帮孩子做好后勤工作的。


有心疼孩子压力大的。


还有一些家长说要坚持“不丢弃不放弃”。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这三种态度:


1 让孩子坚持平常心,不要慌张。


2 让孩子认真温习,并陪同一同努力。


3 不说什么,反正我说了也没用。


这三种答复,你更赞同哪一种呢?


假如你有其他的方式,也请留言通知我。


其实这三种答复各有他们的外表意义,也各有他们的潜台词。


我们先看一下这三种答复的外表意义:


**种“让孩子坚持平常心”:


家长可能感受到了孩子慌张焦虑的心情,他也晓得过度慌张会影响考试发挥,所以让孩子坚持平常心。


心师心理学:孩子考试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第二种“陪同孩子温习”:


家长用实践行动催促孩子进行考前温习,他以为一方面能够用陪伴的方式鼓励孩子。另一方面也可能借此进步孩子的学习效率。


第三种“什么也不说”:


这类家长的态度跟前面两种不一样,他选择了一种看似是自己放手不论,让孩子单独面对考试的态度。


但这只是外表意义,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言不由衷”“口不对心”的状况,所以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深化剖析一下,这三种态度背后的真正涵义是什么。


**种答复,它希望用言语缓解孩子的慌张和焦虑。


刘墉曾在《给女儿的考前须知》中提到:


“所以我说,要有平常心,你平常习气怎样,考试前就坚持那样,就不会出问题”。


家长是希望孩子的心情坚持平稳,不要影响考试发挥。


第二种答复一看就是个行动派,这类家长把重点放在实践行动上,就是让孩子认真温习,继而考出好成就。


第三种答复:“说了也没用”的潜台词是“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没用”,而外表不参与,其实暗示的是“考试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自己担任,考出好成就”。


所以固然从外表上来看,这三种答复的态度和偏重点都不大一样,但本质却都是同一个——希望孩子考出好成就。


以上这三种答复其实各有优缺陷,我们应该采众家之长,考试前你能够这样对孩子说:


你要对自己的学习成就担任,行动上要认真温习,心态上要坚持平常心,努力考出好成就。


有一点需求强调,让孩子自己对成就担任,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论,一切任由孩子。


心师心理学:孩子考试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特别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考试经历,也缺乏考试战略,你真的袖手旁观就是对孩子的不担任。


家长们需求通知孩子,考试的目的只是检验他所学的学问,然后补缺补差,这样即使孩子考得不好,他也能够很快地从一时失利中走出来。


每次考试都是对孩子学问系统、应用才能和学习战略检验的**机遇。家长就仿佛是孩子的秘书,只是从旁辅助,协助孩子完成这个检验。

客服预约
 
 
0731-8531-1971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