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70
发表时间:2020-12-10 14:14作者:心师心理学

每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效应,下面心师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一、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什么意思


多半状况下,那些承受了别人恩德的人总是想要做点什么来作为报答,心理学上叫作“互惠效应”。依据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友好的行为博得友好,付出会有相应的报答,你想要他人怎样看待你,你就要怎样看待他人。


“互惠效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旦人们在无条件的状况下承受了他人的益处,普通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亏欠感,常常需求做些什么才干平衡这种心理,否则会觉得在肉体上饱受折磨。


人们当然不会都以同样的方式报答,但只需对方提出帮助的需求,他们都会积极回应,力图借此时机做点什么。这个原理也教会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关心别人就是在关心自己。


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你的付出和关爱对方会感受到,总有一天他会想方法来报答你。


卡耐基也说过相似的话:“假如一个人真的关怀别人,那么,他在两个月内所结交到的朋友,要比一个总想让他人来关怀自己的人在两年内交到的朋友多得多。”


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的?


二、心理学的一百个效应:互惠效应是谁提出的


人际关系中假如不能互相满足某种需求,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拟艰难。所以,在某种水平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都遵照着一种功利准绳——这一准绳是树立在人的各种肉体与物质需求根底之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活动,表现在详细的交往行为中,即胜利的交际遵照互惠效应。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流,这种交流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流所遵照的准绳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同样,假如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所以,即便在还不理解对方的状况下,也要学会遵照这一效应,防止给人留下一种“无事不登三宝殿”,或者贪图心强的印象。这在与人树立初步信任与交往时十分重要。

客服预约
 
 
0731-8531-1971
全国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