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传统养育观念里,我们常常认为抚养孩子只需要满足温饱即可,当下时代背景下,对人的要求更高,挑战也更大,孩子的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昨天,微博上有个讨论5.6亿的话题:#建议父母持“合格证”上岗#
什么叫父母持“合格证”才能上岗呢?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同时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目前议题仍处于讨论和审批的阶段,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议题的呢?
如果这个议题真的通过的话,那么也意味着父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责任,那么怎么去设置考核父母的标准也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对于如何教育好孩子,月波老师曾经在《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演讲中说过:我们进入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学习培训,需要执证上岗,而唯独作为父母,我们是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培训就直接上手的。
“作为父母,
我们总要求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乖孩子,要懂事,要优秀,要会读书,要不乱发脾气,要孝顺长辈。各种各样的标准框定给孩子,可父母却没有人来限制,都是**次做父母难免会疏漏。为人父母如果只是生下了孩子,而不懂怎么养育孩子,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只有通过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曾经有人说:“父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不需要资格考试就可以走马上任的身份。”毕竟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拥有了天然的监管权,无论怎么管教对待孩子,都是他们的权利。照片上的孩子正在杀鱼,他的父母生下了六个孩子,认为生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赚钱,他们不让孩子上学,哪怕是几乎不用自己掏钱的义务教育,也不让孩子上,而是让孩子在自己家的鱼摊上没日没夜的杀鱼卖鱼补贴家用。竭尽所能的压榨孩子,利用孩子,直到把孩子逼上绝路。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故事离自己很远。可家庭环境,的的确确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从小生活在被父母冷落的家庭环境里,从小被认为是家庭的累赘,连考上了重点大学,也应该父母的偏心泡了汤。“你一个女孩子能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次次告诉苏明玉,你就不是块读书的料。什么好的都紧着给了哥哥们,而她永远要为哥哥们让路。自私又小气的父亲,即使同情女儿,也不敢出声为女儿打抱不平。在这样孤独扭曲的环境下成长,让苏明玉警惕防备心很重,即使长大了回忆起这段过往,仍然是她不可言说的痛。
法庭原告席上,一个身高刚刚和桌子齐平的小男孩平静地说出了这两句话!赞恩生活在贫困的难民窟中,还未成年的他,从来没有上过学,白天在房东家的小卖部干杂活,帮着父母撒谎购买制毒的原材料、制毒、贩卖水果茶、照顾弟弟妹妹……承担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重担。而他的父母,仿佛看不到生活的窘迫和孩子的痛苦,依然肆无忌惮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停地生孩子。
孩子不是被随意驱使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啊,也会有痛苦和压力。在这里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来养育孩子,开心的时候关心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就把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满满的不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久而久之,孩子那些不被满足的情感需求,结成了深深的疤痕,是没办法用金钱和未来时间弥补的。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表面看可能风平浪静,可一但遇到点挫折和问题,那些积累下的性格缺点就会暴露无遗。相反,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会使得孩子自信且敢于表达实现自我的想法,行动力也会更强。有这几个迹象,证明你是合格的父母,看看这几点你中了吗?
1.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2.孩子受伤或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找你
3.孩子会和你谈自己的想法,不担心你会有什么反应
4.你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也不贴标签
5.你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6.会对孩子道歉,并且弥补过错
懂孩子,知道如何给孩子最合适的爱和教育,才是成为合格父母的首要条件。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呢?关注我,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看到就会积极回复哦!孩子会长大,父母会变老。而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成为“称职”的父母,培养出自信又独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