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爱的**日,在全场的掌声和注视下,她出场了。在舞台上的她,是气质优雅,能量满满、点燃全场的控场王。但在场下,她却精神紧绷到**。“她每次上台之前都会反复不停的说:‘怎么办,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讲些什么’,但一上台她就完全不一样,效果非常好。”坐在她旁边的DJ老师这样跟我们描述道。每当她看到学员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主讲老师,盯着舞台的时候,她就倍感压力。
“我好怕因为我烘托不起这个氛围,给他(月波老师)托后腿。”她几乎满脑子都没有精力想别的,“怎么衔接环节、怎么带动气氛、怎么配合主讲老师、怎么组织合适的语言”,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她没有退路,她只能尽自己全力把自己眼下的事情做好。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是她淡定,果敢,几乎完美的主持背后,总免不了彻夜不眠的努力。为了一场课堂的呈现,每个人都卯足了劲。
说到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她给我讲了她咨询时遇到的一个女学员。之前我们的文章里面写到过她:不同于其他的咨询者,在宁芮的咨询桌前,来了一位特别的女生。她扑闪着大眼睛和普通女生别无二致。却告诉宁芮说自己“整日整夜地生活在恐惧当中”,幻想从高空坠落,担心火车发生意外,任何时候她都觉得自己不安全。和人对视时她不断闪躲。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也难以掩盖她长期与她心里的那个“敌人”抗争的疲惫和恐惧。宁芮试图鼓励她给她能量,让她能有勇气面对内心的恐惧。“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真正帮助到她,但我帮助她的过程,也是在鼓励我自己。”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早已融入了咨询者的性格和人生。从小听不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于是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缺少认可:“我根本不觉得自己优秀,长大后被别人赞美,我都会觉得是假的。”早已成年,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自信。自我价值感低,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你应该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你能行。”宁芮看着她的眼睛,想要给她以力量。“当你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会陪着你,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噩梦终结者’。”
宁芮说:“从她身上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那种感觉就像似曾相识,她说这话的时候从她眼睛里读到一种孤独,潜藏在她内心感性的一面。
“很多人说我好,但我知道我自己是怎样的。”
“我的目标是达到物质和精神同时富足,虽然我现在还在努力中,但这是应该要达到的。一方面夯实心理学知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成为“爱的播种者”;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不能贫穷,物质富足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得的。”宁芮告诉我。
从她身上我看到一种难得的内心的宁静,一种从容不迫的力量。当然为了生活努力拼搏向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时候匆忙地往前跑,甚至来不及抬头看路,总是觉得背后的逼迫太多。
她身上有一层保护壳,刻意把自己和外界隔开一段距离,以免能时刻保持清醒,她说“这是一种为了免受伤害的应激式反应。”
就像鸡蛋,外表坚硬,内心柔软。宁芮就是这样一个人,温柔不激进,却清醒地认知自己是谁,自己要的是什么。
20日下午5点30,分,主持人宣布“课程到此结束”,随着音乐声渐渐响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渐渐离场,也标志着苏州首场《懂是爱的前提》圆满结束。3天的课堂里见证了太多的“笑容”和“泪水”。而在这笑容和泪水的背后,有太多无法诉说表达的情感。每个灵魂都渴望被倾听,正如月波老师所讲“即使再强悍的灵魂也渴望被倾听;再脆弱的灵魂都渴望被打开。”有的人擅长把故事写成诗,有的人却擅长把故事埋藏心中。有很多人在婚姻里委屈求全,以为这就是维系婚姻的真谛。还有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天催眠环节过后,有一个短头发的女学员一直沉溺在催眠世界里,任谁叫都叫不醒。我想她一定是焦虑和疲惫达到了顶峰。于是当她沉溺在最专注的想象和思考时,伪装和克制逐渐瓦解。
宁芮说,比起快乐,她对痛苦的感受似乎更强。准确的说,痛苦也是我们人生感受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可能对痛苦有过深刻的体验。比如失恋、心碎、迷惘、恐惧、焦虑。有些人生命里的黑暗我们无法时时看到,但一旦看到,却总能找到记忆力的熟悉感。理解和同情,就产生在我们对一个更大黑暗的偶尔体验之上。没有人能帮我们脱离黑暗和痛苦,但我们却必须自己拥有一双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眼睛。